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综合 >>> 正文

北京大兴西瓜也愁卖 “第一书记”甘当段子手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 2016/11/17 9:05:00【字体: 】 【打印】 【关闭

  郭弘波最近火了。

  并非因为他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大兴北高各庄村的“第一书记”,而是他在整个夏天都忙着在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里帮着瓜农卖西瓜。

  大兴西瓜原来也愁卖

  事情的由来得从头儿说起。去年11月,作为市直机关工委选派的第一书记,34岁的郭弘波“空降”大兴北臧村镇北高各庄村。

  这个村子距离南六环不到6公里,人口有700多人,与村子一渠之隔,步行不到10分钟,就是鼎鼎大名的庞各庄镇。

  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里,大兴西瓜又脆又甜,是北京本地农业一个响当当的名牌农产品,肯定不愁销路。上任第一书记前,郭弘波也是这样想的,直到今年5月底的一天,他下村和瓜农一起在大棚里摘西瓜,才把自己以前的认识全部颠覆了。

  当时,正是西瓜大量上市的时候,隔壁庞各庄镇的西瓜节也早在一个月前就如火如荼地开始了。看着大棚里卖瓜大姐满头的汗,郭弘波随口感叹了一句:“今儿可够热的啊,这日头毒的!”没想到,大姐看了看大棚里一地的瓜,回了一句:“再热点才好呢!越热,瓜才卖得动。”

  这一句话,顿时把郭弘波噎住了。大兴西瓜品质好,又有这么多年的品牌效应,难道也愁卖?

  随着与瓜农们的接触,郭弘波这才了解到,往年4月底,外地瓜还没有上市,大兴西瓜曾经能在很长一个时间段里“雄霸”水果市场。不过这些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地也开始引进新品种,并加大温室大棚的硬件投入,靠打“时间差”的大兴西瓜优势在慢慢地减弱。

  现在除了声名远扬的庞各庄瓜外,其他村产的西瓜并不好卖。而且,这两年的收购价格越来越低,经常西瓜都熟透了,也不见瓜贩来收。到这个时候,瓜农担心大半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只能把口感并不逊色庞各庄的西瓜低价贱卖。果贱伤农,几户瓜农向郭弘波抱怨:“要这样下去,明年就不再种瓜了。”

  年轻人不愿意种瓜

  瓜农的话,郭弘波记在了心里,他专门针对村内瓜农做了一次摸底调查。

  北高各庄村现有农户200多户,常年种植西瓜的有19户,共48个大棚,产出西瓜260吨。现在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里从事种瓜的最年轻的只有一位39岁的大姐,其余的瓜农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农业靠天吃饭。每年春节前后,瓜农们就要忙活起来了,翻地、堆肥、育苗、养护……一直到七八月份西瓜下市,一年的回报就靠这几个月的努力了。

  以前瓜农们种的最多品种是大西瓜,现在根据人们的喜好,他们也开始种植小西瓜。可小西瓜的精细化管理,要比大西瓜费劲得多。为了防止秧苗相互交叉影响生长,瓜农们几乎每天都要到大棚里查看每棵瓜苗。尤其到了摘瓜的季节,早上四点就要起床去地里,晚上八九点收工回家,披星戴月,三餐不定。“太累了!”郭弘波跟着瓜农多次下到田间,他深刻体会到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到城里工作,一月能挣几千块钱,而种西瓜又脏又累,忙活一年,收入也只有两三万元。” “郭书记,你帮我们联系联系,找找销路。”看着瓜农们热切期盼的目光,郭弘波第一反应就是决定自己要为瓜农们做点什么。

  公众号里变身段子手

  其实,郭弘波这一批被选派的“第一书记”共有100多人,他们来自全市各行业系统。从舒适的办公室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在两年的派驻期内,第一书记们除了要帮助当地加强党建工作以外,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利用他们的“外脑”,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出谋献策”。

  为了打开西瓜的销路,郭弘波想到了借鉴互联网做生鲜产品的宣传渠道,于是,就有了“第一书记”朋友圈卖瓜的另类举动。他先在市直机关工作圈、同事朋友圈等多个微信群发布信息,帮助瓜农销售西瓜。紧接着,他又开了微信公众号,专讲“西瓜那点事儿”。

  端午节,郭弘波写《当西瓜遇上了粽子》;父亲节,他发文《爸爸,天太热了,吃一块西瓜吧》;到了抗战胜利纪念日,他又撰文《大战日伪军的西瓜“祖辈”》……在公众号里,自嘲是个吃瓜群众的郭弘波,时而卖萌,时而耍宝,外加还是一个段子手,虽然名字还是一本正经的叫做“北高各庄村”,但这个活泼的公众号很快就吸引了一众饕客的目光。

  订单也随至沓来。很多人在朋友圈看到后,带着家人驾车到村里来采摘。今年的西瓜也全部销售一空。

  刚进村就被“将”了一军

  入秋后的大棚里,替代西瓜秧的经济作物,已经被瓜农们种上了菠菜等蔬菜。这几天正是菠菜收获的时间。不过,最近郭弘波也没闲着,他忙着找农科院的专家咨询如何改良西瓜品种。因为常年不改良,部分西瓜得了一种叫“根线虫”的病,严重影响了产量。郭弘波准备邀请专家进村对瓜农现场指导,传授新的种瓜技术。

  在很多人看来,今年郭弘波帮瓜农打了一场大胜仗,但他的工作并非一直这么顺利。到村工作前,他通过网络查阅了不少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事迹材料,翻阅了很多先进村的发展思路,心里对做好第一书记工作有了很多的想法和考虑。原本想一到村里就能施展手脚,没想到与村民的第一次集体见面,他就被村民郭大爷一句“不管你是第一书记还是第几书记,也不管你是从哪来的,不给我们办实事,管你是第几书记”“将”在了台面上。尴尬的见面也让郭弘波明白,“第一书记”的“名”组织能给你,但“第一书记”在群众心中的位置,却是大伙用眼睛看、用心衡量出来的。他当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熟悉村情民意,用实际行动在老百姓心中找到位置。

  到村近一年的时间,只要有工夫,他就会到这家坐坐,去那家聊聊,每天把走访情况汇总在日记本上。当得知村民平时取款距离远,骑车需要半个多小时,坐公交也不方便的情况后,他与北京农商银行北臧村支行沟通,邀请工作人员到村内调研,最终争取到支持,在村社区服务中心安装了一台农商银行的自助终端机,满足了村民的小额取现、转账、缴费等实际需求。

  郭弘波坦言,任第一书记以来,有过被群众“将”在台上的尴尬,也有过经历挫折的彷徨,从不被接纳,到逐步被认可,他感受到村民的朴实,更感到肩上的责任。他也深感,对于年轻一代,未来农业的坚守与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