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品味哈密瓜节
中国·哈密“甜蜜之旅”第八届哈密瓜节如期举行。和前几届瓜节略有不同,本届哈密瓜节没有安排大型文艺演出,也没有花车巡游,其他活动如赛瓜会、民间手工艺品暨旅游纪念品展览、书画摄影展、汽车博览会等照常举行。
作为近几年每年应邀参加哈密瓜节的记者,此番再次踏上哈密土地,虽然依然能感受到哈密人的诚恳和热情,但却无意重复以往的报道。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哈密瓜节办了一届又一届,也到了做一番梳理、总结的时候。记者与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叙述、评点,不如换一种采访套路,找些当地干部群众,让他们各自从哈密瓜节组织者或参与者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宾馆经理:“哈密瓜节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哈密的人气 ”
参加第八届哈密瓜节的媒体记者大都住在哈密电力宾馆,我们的第一位采访对象就是该宾馆总经理李晓琴。
1997年,哈密电力宾馆正式开业,李晓琴当时担任客户部经理。9年后,李晓琴走上电力宾馆总经理职位。“从第五届哈密瓜节开始,我们年年接待参加哈密瓜节的客人。”李晓琴介绍,该宾馆总共72间客房,本届哈密瓜节50多位媒体记者在该宾馆下榻,每天早晨也在宾馆用餐。
“哈密瓜节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哈密的人气。”李晓琴总经理说,这几年哈密电力宾馆接待的主要是商务客人,入住率呈逐年上升之势,而且淡、旺季的界限趋于模糊,去年全年平均入住率72%,夏季达到95%,销售收入也从前几年500多万增加到1000万。
“2007年7月哈密遭遇洪水以及后来有过的突发事件,我们刚开始都担心哈密瓜节会受影响,没想到活动照常举行,而且很成功。”李晓琴回忆。
除了哈密瓜节,这些年李晓琴参加过吐鲁番葡萄节、广州国际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在她看来,哈密瓜节要想成为哈密地、市乃至新疆真正的文化旅游品牌,活动内容还可以再丰富些,避免给人雷同之感。
“就像一家好的酒店需要内行设计师一样,一个好的节庆活动也需要精心策划。”李晓琴谈到,哈密市周边有贡瓜园、回王府、魔鬼城、鸣沙山等独特旅游景点,只要多添加一些文化内涵,哈密瓜节的活动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外地人对哈密旅游的向往也会进一步增强。
文化公司董事长:“哈密瓜节的核心应该是哈密瓜文化的精心打造,而不是开、闭幕式上演员阵容多么强大,节目多么精彩 ”
第一届哈密瓜节举办时,高彪还在读初中三年级。他记得那届瓜节的开幕式在市区灯光球场(现在的时代广场)举行,小小年纪的他尽管内心充满了“渴望”,但最终还是进不了会场。
哈密瓜节连续举办三届之后,这项活动因各种原因停办了很多年。等到第四届哈密瓜节再度举办,高彪已经是哈密兄帝文化全息有限公司董事长,并且从那届哈密瓜节开始,兄帝公司每年承接瓜节文艺演出的舞台设计和现场布置。面对同样的节庆,高彪从一个不得其门而入的少年,变成了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哈密瓜节名气越来越大,每年临近瓜节的时候,很多外地朋友会主动打电话询问。从网上搜索与哈密瓜节相关的词条,大量相关信息马上会涌现出来。”高彪特别提到2007年的哈密瓜节,那年尽管原先计划的王洛宾作品演唱会因洪水阻隔不得已取消,但消息已经不胫而走,哈密瓜节在全疆的影响力大大提升。
2010年举办的第七届哈密瓜节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上,哈密市的老百姓不仅现场观看了著名笑星冯巩和大兵的精彩演出,而且还欣赏了著名歌星阎维文的激情演唱以及央视“星光大道”上当红黑人歌手的表演。
“现场观众近两万人,和台上演员形成互动。瓜节组织方越办越有经验,运作也越来越成熟。最终哈密瓜节成了哈密老百姓每年最期盼的一项节庆活动。”高彪给了这样的评价。
谈及哈密瓜节怎样才能越办越好,高彪坦诚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哈密瓜节作为一个重要文化旅游品牌,需要用一系列更加确定的元素来加以表达。”高彪阐述他的观点:哈密瓜节的核心应该是哈密瓜文化的精心打造,而不是开、闭幕式上演员阵容多么强大,节目多么精彩。过度强调演出的重要性,容易使整个活动流于程式,甚至对哈密瓜文化本身形成“梗阻”,其结果必然是本末倒置。
比如本届哈密瓜节展示了100多个哈密瓜品种。品种多当然是一件好事,问题在于,在拥有众多哈密瓜品种基础上,哈密当地有关部门还需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各地消费者心目中哈密地产瓜“听过没见过,见过没吃过,吃过带不走”的产业难题。
2008至2009年,高彪曾经担任哈密瓜园景区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期间,他委托一家设计单位完成了瓜园景区发展规划,设计内容包括建设一个贡瓜广场,广场上艺术再现当年哈密王亲临哈密瓜交易市场,为康熙皇帝精选贡瓜的场景,以及通过快马、骆驼、马车往京城运送贡瓜的场景。再就是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维吾尔族瓜农在哈密瓜巴扎上赛瓜、卖瓜的场景,以此来吸引外地游客眼球,推介哈密瓜文化。
“据野史记载,当年哈密王额贝都拉为了给康熙皇帝送贡瓜,最多时动用了600名骑手,交替接力,最快时只用11天就把哈密瓜送到京城。”高彪说到。
哈密瓜园规划设计还包括哈密瓜种植文化展示,让游客亲身体验哈密瓜从种植到采摘全过程。
遗憾的是,这样一项规划尽管顺利通过相关部门评审,却至今未能付诸实施。
哈密瓜文化打造与瓜农增收,哈密瓜产业链延伸同样密不可分。高彪谈到了哈密瓜籽油和哈密瓜酒产品开发,据介绍这两种产品技术上都已获得突破,其中哈密瓜籽油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再比如与哈密瓜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开发。前几年高彪曾经把乌鲁木齐一位设计过“龟兹情”系列木偶的著名民间艺人请到哈密,委托她设计出一批以哈密瓜文化为主题的木偶造型。可惜如同哈密瓜籽油和哈密瓜酒一样,这项文化创意至今没能落地。
“通过培训,哈密农村妇女完全可以在家缝制哈密瓜系列木偶,然后由公司统一回收,统一对外销售。”
思维活跃的高彪还想过建造土法保鲜库,让各地客人亲眼目睹维吾尔族瓜农在不具备机械制冷的条件下,是如何采用扬尘、垫沙子、悬挂等古老方法来保存哈密瓜的。
“老乡会在存放哈密瓜的空房子里绷一根马尾,根据马尾绷紧或松弛程度判断室内温度。室温偏低,赶紧牵一群羊进去,利用羊的体温来提高房子里的温度。”高彪的说法,与记者在南疆听到的大体一致。
市科技局长:“虽然全国各地都在种哈密瓜,但是通过每年举办哈密瓜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哈密确实是哈密瓜的故乡”
哈密市科技局长阿不都瓦依提·司马义谈到从第二届哈密瓜节起,市科技局就负责赛瓜会这项具体活动。记得当年参加评比的哈密瓜品种只有25个,比赛地点设在市政府一间小会议室,观众不足百人。今年参赛哈密瓜品种达到史无前例的128个,其中本地老品种占45个,参加活动的各族观众上万人。
“赛瓜活动评出了5个‘最’,最大的哈密瓜12公斤,最甜的哈密瓜糖度达到19.5度,还有最美(网纹和瓜型)的哈密瓜等。”阿不都瓦依提局长谈到,通过每年举行哈密瓜节和赛瓜会,大大调动了哈密市各族农民种植优质哈密瓜的热情。前些年当地哈密瓜商品率13%左右,今年提高到40.5%,亩均效益1800元,最高达到5000元。
“各乡镇比 着呢!”阿不都瓦依提局长还说,虽然全国各地都在种哈密瓜,但是通过每年举办哈密瓜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哈密确实是哈密瓜的故乡。
与打造哈密瓜文化有关,阿不都瓦依提很关心哈密瓜老品种的保存。他建议,哈密市适当扩大哈密瓜老品种种植园,通过统一栽培,更好地保持老品种哈密瓜口感好、风味独特的优点。
瓜业总经理:“政府在邀请各级官员参加瓜节的同时,也应适当邀请一些长期从事哈密瓜批发销售的外地客商”
天山瓜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哈密瓜购销多年,订单覆盖范围包括哈密市、伊吾县乃至昆仑山下的若羌。通过内地瓜果批发商,天山瓜业把哈密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国内主要城市。
2007至2008年,天山瓜业还从哈密农村招聘了一批长辫子维吾尔族姑娘,先对她们进行汉语、礼仪等方面培训,然后安排到内地一些城市推介哈密瓜,同时展示维吾尔族民俗风情。
2007年,天山瓜业注册“天山蜜王”哈密瓜品牌,次年获绿色食品商标。2009年,“天山蜜王”哈密瓜成为自治区名牌产品。2010年,“天山蜜王”被评为自治区著名商标。
“企业知名度的提高,离不开每年哈密瓜节的宣传。”天山瓜业总经理傅加明强调。
被问及对哈密瓜节还有什么建议,傅加明总经理坦言,政府在邀请各级官员参加瓜节的同时,也应适当邀请一些长期从事哈密瓜批发销售的外地客商。此外举办哈密瓜节的时机也有必要进行调整。以今年为例,7月22日瓜节开幕,此时哈密市大面积哈密瓜已经收获完毕。假如把瓜节提前到7月10日前后,各乡镇一派哈密瓜丰收景象与哈密瓜节营造的喜庆氛围十分合拍,记者可以现场采访瓜农,瓜商也可以现场采购。
市旅游局副局长:“哈密瓜节宣传促销的方式也有待改进,仅仅面对媒体和旅行社是不够的,有时候直接面对大众更有效”
第一届哈密瓜节举办时,吴珺还在上高中。吴珺的父亲当时在哈密市计委工作,负责瓜节期间各项经贸活动,吴珺也跟着跑前跑后,乐颠颠地扮演着“小跑腿”的角色。
时光流转。如今吴珺已是哈密市旅游局副局长,今年哈密瓜节她负责随车讲解员培训、旅游纪念品展销、各旅游景点衔接等等。吴珺谈到2005年之前哈密市不仅上档次的宾馆少,旅游景点也局限于“两坟加一山”:盖斯墓、回王坟、天山白石头风景区。
这几年结合哈密瓜节举办,哈密地、市相继修建了哈蜜王府、哈密贡瓜园、博物馆、木卡姆传承中心等一系列新的文化旅游景点。全市目前拥有三家四星级酒店,六家三星级酒店,综合接待能力大大增强。
“瓜节期间,那么多客人来到哈密,他们既促进了哈密市餐饮酒店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每个客人回去后都成了哈密旅游最好的宣传员。”吴珺副局长同时也表示,哈密以往仅仅是过往游客歇脚的地方,这些年情况明显改善,很多人到了哈密都会选择到周边的回王府、魔鬼城、白石头等景点参观。
即便如此,哈密旅游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比如哈密贡瓜园附近的佛塔山就可以考虑开展沙疗、沙地摩托等活动。还可以安排游客采摘哈密瓜,品尝哈密瓜宴。
哈密瓜节宣传促销的方式也有待改进。这几年哈密市多次到广州、郑州等内地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到会的媒体记者、旅行社老总看起来倒是不少。问题在于,这些媒体记者回去后究竟写不写报道?旅行社对组团到哈密旅游到底感不感兴趣?吴珺认为,仅仅面对媒体和旅行社是不够的,有时候直接面对大众更有效。具体做法可以在国内中心城市闹市区或大型企业设立宣传哈密瓜文化和哈密旅游的展台,介绍哈密风光和旅游线路。
“前几年我们在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搞过旅游宣传促销,效果很不错。后来不知为什么不再做了。”吴珺说。
瓜农:“希望瓜节期间能举办麦西来甫那样的活动,跳舞的人多,买瓜吃瓜的人自然就多”
家住哈密市花园乡喀拉塔勒村的吾买尔·吾斯曼去年60亩哈密瓜卖了12万元,他送到瓜节参赛的一个哈密瓜还获得了“瓜王”称号。今年哈密瓜收入还没算出来,但瓜节第一天,他设在哈密贡瓜园门口的哈密瓜摊位销售收入8000元却是实实在在的。
“哈密瓜节要是能多延长几天就好了!”吾买尔对瓜节提了唯一的“意见”。
另一位叫瓦依提·吐尔逊的瓜农今年种了20亩哈密瓜。他也在贡瓜园门口设了瓜摊。他希望瓜节期间能举办麦西来甫那样的活动,跳舞的人多,买瓜吃瓜的人自然就多。
市委书记:“目前哈密瓜文化的定位还是有点低,今后要请“高手”就此命题进行策划、深挖 ”
7月24日晚,刚参加完第八届哈密瓜节闭幕式的黄建昆书记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这届哈密瓜节办会的宗旨,也是今后继续办好哈密瓜节的指导性原则。只有这样,瓜节才会有生命力,才具有可持续性。”黄建昆书记谈到,本届哈密瓜节由于采用企业冠名等市场运作手段,市财政只投入不足100万元,而上届哈密瓜节总共花了500万元。
文艺表演方面,这届哈密瓜节没邀请国内大牌明星,更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不少外地嘉宾反映:没想到哈密的演员演出水平这么高!
“哈密瓜文化才是哈密最鲜亮,最具价值的品牌。大多数游客是冲着‘中国最甜的哈密瓜’来的。”黄建昆强调:哈密瓜文化的灵魂和根都在哈密。目前哈密瓜文化的定位还是有点低,今后要请“高手”就此命题进行策划、深挖,尽快推出以哈密瓜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