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致富经 >>> 正文

西藏:高原西瓜甜到心 拉孜抓住传统特色“以文促商”(图)

来源:东方网 时间: 2011/8/30 11:25:00【字体: 】 【打印】 【关闭

  “要将拉孜打造成一个小而精的城市”,这是拉孜县委书记、第六批援藏干部顾耀明的三年期望。来到拉孜,放眼望去,就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南汇西瓜、特色文化,都已然成为拉孜人民致富的强劲“武器”。
  高原西瓜种出了致富希望
  在拉孜要问张良明,或许还有人疑惑。但是谈起“西瓜张”,个个都会指向农业示范园的方向。在拉孜吃正宗南汇8424西瓜,不再是新鲜事儿。
  “06年我就随第四批援藏来到拉孜,开始试着在这里培养西瓜。”张良明眯眼回忆着,但是的示范园是一片荒地,建地的时候只有7万颗瓜苗都不到,老百姓因为世代种植青稞也鲜有敢于尝试跟随的,“当时一直培育瓜苗,但是太干了,我们就在苗床底下铺一层地膜,以保证水分。”这一招立刻让高原西瓜“见天日”。瓜苗、瓜棚、薄膜,援藏干部在实验成功后,将这些都免费发放给村民,这一种带来的利润“一发不可收拾”,“第一年3万多,第二年4万多,再来全年7万多。”57岁的宁珠是拉孜县玉萨村人,以前的他一年打工才挣1万多,而现在种上西瓜,盖上大房,日子红红火火,惬意自得。
  一个西瓜,牵动众多人。顾耀明深知这8424西瓜带来的长效发展力,“拉孜日照长、温差大,种出来的西瓜比上海的还甜。”看着百姓们纷纷改行种西瓜,第六批援藏干部拉孜小组决定做得再大些!1000万元被投了进来,建造出占地15亩,200座温室瓜果蔬菜温室大棚基地,除了西瓜,西红柿、西兰花、茄子等蔬菜也开始着手进行实验培养,“我们要做大做强拉孜蔬果种植产业,这样既能增加种植户的现金收入,又能够丰富居民的‘菜篮子’,获得双赢。”说话间,顾耀明已是一脸期待与自信。
  传统特色带出了惠民产业
  在上海广场,我们看到了堆谐。男子英朗,女子柔美,舞姿时而飒爽,时而温软。早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拉孜县的“堆谐”艺术《飞弦踏春》就已经全国观众。这是一块宝。顾耀明等干部知道不仅要投入做项目,更要拿本身的优势来吸引投入。“以文促商”是值得一试的办法。“堆谐的知名度高,我们要让堆谐跳出去,吸引更多的游客,大力发展拉孜的旅游业。”一袭堆谐,为拉孜的明天起舞。
  光有堆谐,并不够。拉孜有着太多属于自己的特色。拉孜藏刀、六弦琴、谢玛氆氇、袖珍唐卡......特色要抓好,援藏资金为此投入100万,以信息形式扶持这些特色产业和旅游纪念品开发,从而推进民族手工特色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推动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也可以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
  顾耀明告诉我们自己对援藏的理解,那就不仅仅是投入项目,更是要让老百姓得实惠。只有让老百姓尝到甜头,工作才能继续。第六批援藏干部拉孜小组是这么理解的,也是这么去做的,从细处着手,为百姓做实事,让各色产业为拉孜发展创造条件,为民造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