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北京北务镇“小西瓜”引来回头客

来源:北青网 时间: 2011/9/19 10:30:00【字体: 】 【打印】 【关闭

  冯武今年46岁,结结实实的一个顺义汉子,大嗓门,说话痛快。老冯在镇上管旅游,镇上人也习惯把老冯的岗位称呼为“旅游科”,其实镇里本没有旅游科这么个编制。说起这个旅游科,那是北务镇的一个特色:伴随着周末京郊游的人群车流,镇上这些年搞起了采摘节。寻着飘香的瓜菜,城里人来了。镇里总要照顾好人家吃喝,服务好人家休闲。2005年前后,镇领导特别成立了这么个编外的旅游科。
  9月15日是周四。惦记着城里人的周末,老冯这天“去下边转一转”。老冯说的“转一转”就是去城里人喜欢光顾的几个地方巡视一番叮嘱一番,回到镇里还要向领导汇报一番,及时解决各种问题。这天,本报两名记者跟随着他一同出发了。
  9:00
  北务镇位于顺义区东南,与通州区、河北的燕郊相邻。自从通往平谷的高速路开通以来,城里人来这里就更方便了。从北务出口向北再向东,用不上5分钟,连成片的瓜菜大棚已在眼前。早在1998年北务镇就被市农委命名为“京郊蔬菜第一镇”,全镇共有瓜菜保护地面积1.2万亩,基本上都被温室大棚所覆盖。每年生产优质瓜菜1亿公斤。近年,北务人发现种植花卉比起瓜菜更划算,纷纷加入花卉产业,镇里也大力支持,逐渐形成集花卉生产采摘、加工销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发展格局,“蔬菜第一镇”正在转向“花卉专业镇”。
  在路上,老冯告诉记者:鲜花、农产品物流以及观光休闲,已成了北务人三大营生,也是镇里总说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兴产业。
  10:00
  瓜农种好瓜
  难卖好瓜价
  记者随老冯到的第一站是小珠宝村,小珠宝村可是当地有名的“西瓜村”。老冯说:“来这儿买西瓜的城里人,净是回头客。”据说,头一回到小珠宝村的人都尝过这里小西瓜的厉害,糖分高,口感特别。老冯神秘地对记者说:“绝对和你们以前吃过的西瓜不一样。”所以城里人再来,就认准了这地里的小西瓜。一到采摘季,瓜贩子们更是大车小车停满地头儿。
  和小珠宝村的名字一样,当地人说这里特产的小西瓜也真是娇贵。一是成熟期就那么几天,比如这一季就在本月25日陆续成熟,等过了十一假期再来,就很难吃到;二是由于瓜皮超薄,不宜长途运输,弄不好就裂了口子影响美观。为此,北务镇政府专门为这里的小西瓜订制了纸箱,四只或六只装一箱,供瓜农使用,总算解决了运输问题。
  “瓜真是好瓜,可就是这地头儿的收购价总上不去,”说着话,老冯猫腰钻进了路边的大棚,“谁家的瓜……”
  “人在哩人在哩。”应声赶来的瓜老汉姓王。几番交谈后,他告诉记者,这一棚西瓜大约占地一亩,这一季一家人种植了四棚。算好了日子,就是为了赶上城里人十一假期,卖上一个好价钱。“收购价太低了!这可不是一般的西瓜。”王老汉边心疼边抱怨:好的时候每斤能卖上个一块二三,差的时候也就八九毛。
  查看着地上的瓜,冯武说,城里的商家可精明,小珠宝西瓜零售价都要卖到三块钱以上。他说有一次他还在一家超市里见到小珠宝西瓜被卖到四块八。“我们小珠宝的西瓜都贴着小珠宝品牌的标签呢。”
  短短十分钟,瓜棚里的闷热让大家滴汗不止。老冯叹了口气:“小珠宝的利润,都让中间环节赚去了。”出了瓜棚,王老汉一路追在记者后面,反复说着“帮我们报道报道,要是能两块钱收购去,我们就不觉得亏了”。
  11:30
  花卉销路好
  农户争改行
  在北务,没有人不知道福劳尔花卉公司。这是一座占地700余亩的民营花卉种植生产基地。两扇气派的铁艺大门,显示着它在北务镇花卉产业中的龙头地位。隔门望去,整齐的花卉大棚一座挨着一座,似乎没有边际。
  公司负责人周奕个头儿不高,架着一副金属边儿的眼镜,文质彬彬。谈起大棚规模,他说这里拥有大棚320个,可种植的花卉品种只有一个——百合。“你们来得不是时候,所有大棚刚刚种上新花,现在整个园区一朵百合花也没有了。”周奕略带歉意,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销售一空。”果然,记者在随意走进的一座大棚内,没有见到想象中的烂漫,看到的是12000株百合花新芽破土而出,新生的生命将空荡荡的花棚笼罩在一片希望的嫩绿之中。据主人介绍,类似这种大棚一年能产生的收入在5万元左右。
  “收入可观,但风险也不小。像今年,受气候影响,从荷兰进口百合球茎的价格就上浮了不少,这对公司的经营也是一个挑战。”周奕说,眼下这批新植的百合,是针对三个月后的新年和圣诞节市场销售的,“应该还可以吧。”话语中充满着期望。
  在离开福劳尔的路上,冯武告诉记者,在福劳尔的带动下,北务有一批农户也陆续种植了各类花卉。为此,镇里已顺势专门成立了花卉合作社。未来还想以福劳尔花卉公司为龙头,筹备成立花卉专业合作社,发挥组织协调的联合优势。
  在顺义区政府,记者查阅的北务镇花卉产业相关资料显示:全镇抓住奥运会和花博会的良好契机、充分利用后续效应,重点培育北京福劳尔花卉有限公司等花卉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带动周边300余农户致富增收。目前,全镇花卉种植面积1715亩,2010年实现效益5000余万元。该镇以鲜切花为主导,利用3年时间建设的集花卉生产、加工、销售、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鲜切花专业镇已基本形成。
  村民造新屋
  接待京郊游
  记者随老冯赶到闫家渠村村民常立新的观光园时,已到了午饭时间。由于担心打扰这户人家,记者和老冯商量后决定放弃入园采访。
  在这个许多城里市民熟悉的观光园前,老冯比划着介绍说:“要是到了采摘节,这里的游客可是络绎不绝啊。体验田园,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你们城里人最乐意这样过周末。”常立新家的观光园,最初只是由父母兄弟一起干起的一个采摘园,今天已经发展成拥有20个温室、外聘10余个劳动力的特色观光园区。他们不但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也为周围的乡亲提供了收入。
  记者看到,在这里,休闲项目早已不是单一的瓜菜采摘,而是综合了花卉采摘、鱼类垂钓、农庄住宿、农家餐饮、瓜菜展销等一整套旅游休闲服务项目。老冯说,如果赶对了机会,还能观看龙狮舞表演呢。在记者准备结束采访时,遇到了游客刘女士,她说自己喜欢采摘,北务附近的观光园一直是她的首选。
  由于镇里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让这附近的旅游农户都大尝甜头。冯武一板一眼地说,当地农民“早就由过去的简单生产向市场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了”。2004年,该镇举办采摘节时参与农户仅40户,2010年参与农户已达300余户。
  离开闫家渠村,老冯仍不甘心,又带着记者来到康一品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这是镇上一家集加工、包装、配送等于一身的蔬菜深加工企业,已经拥有自主产权商标“康日品”、“北务”等标识。在这里记者看到,刚从农户大棚摘来的蔬菜,通过这个流通平台,很快发往市区,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快速流通。
  14:00
  北务采摘节
  摘的是文化
  结束了巡视的工作,旅游科的冯武回到了北务镇政府,向镇长汇报巡视的情况。在这里,记者见到北务镇镇长黄海鹏。
  “等到采摘文化节的时候再来北务看看吧。我邀请你们!”黄镇长谈吐间透着爽朗,说起采摘节更是滔滔不绝:“我们这里是政府搭台,百姓唱戏。采摘节全名应该叫绿中名采摘文化节,我们这已经是连续第七年举办了,七年累计接待了游客3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000多万元。”说到这儿,他走到办公桌前翻了一下本子,补充说,“应该是3300万元”。
  黄镇长说,采摘节不是单一的瓜菜采摘,已经发展成了绿色休闲文化节。
  后记
  那天下午,当我们采访结束准备离开时,老冯又从办公室追出来,赶上记者:“有件事情,镇里想请你们帮忙。”他握住记者的手,话题再次回到小珠宝村西瓜上来——虽然小珠宝村西瓜在北京市场上能卖出好价钱,但落到瓜农手里却很少。老冯说:“25日前后小西瓜就要熟了。如果能将城里的消费者和小珠宝村的瓜农直接对接起来,瓜农的收入就有了保障,十一期间城里的市民也就能实惠地品尝到北务优质的瓜果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