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采风】香瓜一挂“牌” 入市身价增
“再有10天左右,这些香瓜就能上市了。我这瓜可是‘金瓜’呦!”4月14日,记者来到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胜丰镇新红村,见皮肤黝黑的张建军正在自家的大棚里忙活着,他一边查看着瓜蔓一边向记者夸耀。
张建军说的“金瓜”其实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香瓜,前几年1斤才卖几角钱。可现在,这种“晏安和桥灯笼红香瓜”成了当地的知名产品,一上市便会以每斤35元的高价被外地客商订走。靠这些香瓜,张建军1年收入10多万元。
“2006年以前,我们的瓜就是摆在路边卖,1斤不到1元钱。后来工商局建议我们注册商标,并成立了香蜜瓜农业合作社。没想到这商标还真管用,各地客商就认我们这块牌子,瓜好卖,价钱自然高了。现在我们村大部分种香瓜的村民,年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张建军说。
在巴彦淖尔市,土生土长的农畜产品,自从注册了商标后,犹如挂上了“金字招牌”,身价大增。
“我们大力实施商标富农战略,对特色产品从商标设计、申请注册到品牌宣传、商标保护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据巴彦淖尔市工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已经有农副产品注册商标1377件。不仅面、油、菜、果、活鱼、苇草、瓜子、枸杞等拥有了品牌,而且加工生产的脱水菜、咸菜、野菜,风味小吃等也分别贴上了商标进行销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地的富硒小麦、苹果梨、番茄、蜜瓜、枸杞、黑白瓜子等名优特产品已连续多年按订单组织生产。就连普通的韭菜,在注册了“新华韭菜”的商标后,种植面积也增长了一倍,各地客商纷至沓来,产销两旺。
就是这些小商标,提高了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收到了“打响一个品牌、活跃一域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效果。
“有了商标,我们卖的瓜都是一个一个挑出来的,卖不好的产品等于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富裕起来的张建军和其他农民对品牌的认识都有了提高。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