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江州区新和镇西瓜走进“品牌时代”
西瓜是江州区新和镇的特产之一,因品质上乘而久负盛名
5月17日11时,记者慕名来到新和西瓜的主产地——新和镇庆合村,只见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忙着摘瓜、运瓜、称瓜、装瓜。来自湖南、湖北、广东、贵州等地的客商都是冲着庆合村的“黄泥印”牌西瓜糖分高而来的,西瓜收获季节这里每天都有上百吨优质西瓜销往外地。
“我从4月下旬就开始在这里收购西瓜了,每天收购40吨左右。别看这西瓜有泥巴难看,我就是冲着这层黄泥巴来的!”正在指导工人装车的湖南客商唐之友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庆合村村委会主任梁海华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西瓜没有注册商标,一听说新和西瓜卖得好价钱,市场上就到处都卖新和西瓜,吃亏的是我们自己。现在用上‘黄泥印’的商标,西瓜一成熟就有贵州、湖北、四川等地的客商主动上门收购。”
尽管说不出多少经济学理论,可是对“牌子就是效益”这个道理,江州区新和镇庆合村的瓜农们却信到了骨子里。
过去,每年西瓜成熟时节,各地客商前来大批低价收购,然后贴上各自的商标高价出售。结果,瓜农辛苦一季,却赚不到多少钱,平均每公斤西瓜只卖三四毛钱,而外地客商转手便获利数倍。
“优质西瓜没有商标,就没名没份,很难卖上好价钱,有了商标才吃香。”梁海华由衷感慨。2011年6月,崇左市“黄泥印”种植合作社成立,梁海华成为合作社负责人。“黄泥印”商标也同时申请注册。合作社成立之初,社员只有庆合村的24户瓜农。如今,加入合作社的社员达400多人,均是庆合村及其周边村屯的瓜农。
据了解,庆合村及其周边村屯的土地大多为黄泥土,出产的西瓜接触地面的部分因此印上一层黄色的泥土,“黄泥印”由此得名。土壤适宜加上瓜农用地下井水人工浇灌,瓜瓤特别清甜,“黄泥印”西瓜因此名声在外,供不应求。
村民李艺凡是西瓜种植大户也是技术员,“去年亩产2500公斤,平均每公斤1.2元。今年受干旱天气影响,西瓜产量有所下降,亩产1500公斤,平均每公斤2-3元。但今年西瓜价格翻番,减产也能增收。另外,我们贴上‘黄泥印’商标后,每公斤售价比别人高出4-5毛钱,仅靠商标平均每亩增收650块钱左右。”正忙着给西瓜过秤的李艺凡抽空给记者算了对比账。
西瓜是新和镇最值得骄傲的土特产之一,一度以品质赢得市场。但由于品牌得不到有效保护,市场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一度泛滥,极大地损害了新和西瓜的声誉,严重损害了瓜农的利益。
“由合作社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有效地解决了瓜农因技术水平、品种选择等原因造成的西瓜质量没有保证、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江州区农业局水果办主任刘忠明表示。
如今,这个特色名品打上了“黄泥印”的标签,新和西瓜终于走出“有品名无品牌”的时代,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通过广泛宣传,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村经济组织、农户和行业管理组织,积极注册和使用农产品商标,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度培育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引领传统农产品拓展市场。”江州区工商局负责人麻大健说。
近年来,江州区已经成功注册或者正在注册商标的西瓜、酸菜、甜柑等名优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品牌效益日渐凸显。
“新和西瓜大多是小麒麟、黑美人这两个普通品种,明年我们计划种植黄金瓜、花仙子等一些特色新品种,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年的西瓜还没摘收完,梁海华就瞄准了下一个目标。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