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西瓜“打针”谣言为何有市场
据报道“不靠谱的‘打针说’让济南西瓜销售很受伤”:上周,一则称“打针西瓜”注射了甜蜜素和胭脂红的微博在网上疯传,引起了众人关注。尽管有专家出来辟谣,称“无稽之谈”。不过面对已进入销售旺季的西瓜,西瓜销量还是再次受到波及,给这个市场添了一抹阴影。
从常识上看,稍稍有点家庭厨房经历的人都知道,无论西瓜、南瓜,还是啥瓜的,只要是瓜果,“打针”就会很快变质。西瓜“打针”,并没有披着高科技的外衣,很容易被破解的谣传,居然还有人信,为何会有市场?并得以传播?
不靠谱的西瓜“打针”谣言得以传播,其一,是因为政府职能部门长期监管不力,食品安全事故接连不断,所导致的社会群体恐惧心理反应所致。近年来,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到最近的“毒明胶”,一起又一起的食品安全事故的轮番折腾下,中国的广大消费者已然成了惊弓之鸟,草木皆兵。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因为消费者确实伤不起了!善良的人们本着互相提醒、趋利避害的愿望,使得谣言在更大范围不断扩展。
不靠谱的西瓜“打针”谣言得以广泛传播,其二,是因为处在传媒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对科普知识的严重缺乏所致。这是当今时代中的一个矛盾,一方面,人们每天都会面临海量的传媒信息资源;另一方面,现代网络等工具带来的信息却难以甄别真假。从“抢盐”、到“北京军车”等谣言事件,不难发现,随着网络等现代传播方式发展,当人们对科普知识掌握不够时,虚假信息及谣言的传播速度就会被极度扩展,其破坏力也被极度放大。据报道,虽是正值丰收之时,热销之际,西瓜“打针”谣言一起,让西瓜销售遭到影响,使瓜农们很受伤。
不靠谱的西瓜“打针”谣言得以广泛传播,其三,是一些传媒不负责任,长期以来误导受众、散布虚假信息所致。反思近年来一些媒体的表现,与过去截然相反,以往是报喜不报忧,如今是报忧不报喜,仿佛总是惟恐天下不乱。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媒体的社会责任,才是民主进步的表现。其真正目的不过是收视率和发行量在作祟罢了。而为了广告收入等经济因素,甚至是报假不报喜。绯闻八卦、奸杀猎艳排满版面,伪劣产品等虚假广告充斥着网络,在这些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虚假信息及谣言的传播。
遏制谣言传播,政府职能部门要有所作为,要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对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的惩处力度,着力提高食品卫生水平。遏制谣言传播,要加大科普教育工作,让公众掌握和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有效防范谣言传播。遏制谣言传播,传媒要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在新闻报道中首要考虑社会效应。这是西方媒体也遵守的职业道德,什么画面不该播,什么信息不刊载,是有道德红线的。只要政府不缺位、民众懂科学、传媒负责任,即便是有人想给西瓜打针,恐怕也是针插不进了。即便是有人想泼污水造谣惑众,恐怕也会水泼不入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