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种西瓜走上致富路
发展特色农业是一条好出路。我是地道的农民,只擅长种地。 10年前,我在上海种植西瓜,一年收入5万元。5年前,听说老家临泉县范兴集乡成立了半截楼西瓜专业合作社,我立马赶回来承包了20亩地,头一年就赚了10万元,比在上海时翻了一番。
我们村以前一直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很多人像我一样外出谋生。自从引进西瓜种植,成立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很多在外打工的乡亲都返乡创业。今年年初我将西瓜种植面积扩展到50多亩。在西瓜秧拔掉之前,赚了30万元。我们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2年是1850元,2011年达到了4670元。
——临泉县范兴集乡西瓜种植大户 于庆勤 打工仔创业卖报刊
我觉得,随着社会进步,文化产业大有作为。我的家乡阜南是国家级贫困县,老百姓没有看书读报的习惯,当年全县街头一家报刊零售点都没有。 10年前,我中专毕业后就到深圳一家公司打工,水土不服,消费又高,备受煎熬,便想回乡创业卖报刊试一试。
2001年,我辞工回到老家阜南,从各家报社拿报纸,走大街串小巷地卖报,艰难地坚持了一年后,每天卖报收入三四十元。如今,固定代理和接受全国各地报刊委托零售的报刊20多种,发展了400多家固定客户,每天向全县30个乡镇投送报刊超过6000份。我每年给38名投递员开工资40余万元,自己收入也有四五万元。现在,当地很多群众一天不看报纸就着急。我的报刊零售部虽小,也是传递文化食粮的使者,我很自豪。 ——阜南县焦阳路报刊零售部 刘洋 下岗工办连锁酒店
回顾下岗创业经历,我倍感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离不开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 10多年前,国营企业改制,我下岗了,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生存,我在合肥街头租了一间小门面开了家餐饮小店。没有经验和资本,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我凭着毅力和诚实服务,逐步走上经营正轨。 2005年成立了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发展到6家连锁酒店,成为省城餐饮业名店之一。随着企业做大做强,在拥有千万元资产的同时,我为国家缴纳的税金每年都在增长,还为社会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