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科院:“可削皮”西瓜明年有望上市
像吃苹果一样削皮吃西瓜,你想过吗?
这不是幻想。像苹果一般大小,皮如纸薄、瓜瓤脆甜的“小西瓜”种子已经培育出,明年年中有望上市。而它的出炉,秘诀就得益于西瓜基因组图谱的破译。
11月26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等16家国内外单位,在国际学术顶级刊物《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论文宣布,全世界首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完成绘制与破译。
“这一研究成果如同打开了西瓜生命活动的"黑匣子"。”研究项目牵头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许勇表示,项目2008年发起,共有国内外60余名科研人员参与。
据介绍,基因组序列图谱进化分析表明,西瓜原产地在非洲。最早的西瓜体积很小,抗病性也很强,但口感差、无甜味。经过了岁月变迁、无数次自然选择、人工培育,今天的西瓜口感变好、糖度更高,但大量抗病基因在进化和人工驯化过程中丢失。
许勇说,未来在理论上,能通过基因聚合,培育出可谓“百毒不侵”的西瓜。
据了解,以往培育出一个高品质的西瓜品种,至少需要5到6年。许勇表示,有了基因序列图谱,通过基因聚合,培育新品种顶多需要两三年。“基因聚合,说的是更高效精准地选育出符合我们需求的西瓜,这和转基因完全不同。”
目前,北京市农科院蔬菜中心已经启动高抗病西瓜的培育研究。此外,部分利用西瓜基因组技术培育的无子“苹果西瓜”种子雏形已经成功,部分产品明年年中有望上市。
对话
“基因干预不同于转基因”
基因破解提高育种效率
新京报:西瓜基因组破解前后,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变化?
许勇:基因组图谱破解之前,培育西瓜品种相当于用鱼竿钓鱼,钓不钓得到鱼,看运气。有了西瓜基因组图谱,相当于通过卫星定位,看到了所有的鱼,在育种时可以地毯式筛查,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
新京报:你说的“基因干预”和转基因的差异在哪里?
许勇:转基因技术,是为了解决自然界物种在目前情况下没法自然解决的问题,比如说给棉花增加抗虫基因,把外来物种的基因引入作物。而我们的基因聚合,是在西瓜这一物种内部,更加精准地挑选符合我们需要的基因,然后通过杂交和提纯,培育出新的种子。这和转基因完全不同。
新京报:老百姓接触最多的嫁接技术,比如苹果嫁接,这是否算最初级的基因干预?
许勇:嫁接是个古老技术,中国人用了快2000年了。传统观点都认为嫁接以后,基因并没有变化。但现代分子生物学认为,嫁接至少改变了基因的表达。不过,这是自然选择,生物本身并没有变化。嫁接以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本质上不可以遗传,不能用于育种。
可培育出不同形状西瓜
新京报:既然通过基因控制能改变形状,那将来会出现奇形怪状的西瓜吗?
许勇:理论上说,植物果实外皮是平滑圆形的,这样更省养分。我们可以通过基因培育出直筒状的西瓜等。至于奇形怪状的西瓜,应该说,这跟需求有关,有人愿吃奇形怪状的西瓜吗?
新京报:现在市面上有盒子里压制的方形西瓜。
许勇:那是人工引导形状,憋出来的,并不涉及基因组技术。
新京报:口味呢,将来会出现苹果味、橙子味的西瓜吗?
许勇:应该说,通过转基因能实现,但对西瓜基因聚合技术来说,理论上可以,不过有难度。
新京报:西瓜基因组技术,还有什么用处?
许勇:有了西瓜基因技术,我们就能培育出糖度和硬度都高的西瓜,符合中国人的口感,也适宜配送工厂直接切好装好,然后配送到各超市和餐厅。这样,瓜皮就可以不进城市,这对商家、对物流行业、对环卫行业都是巨大的改变。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