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走廊西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导语·中国西甜瓜网】西瓜是我区农业生产中主要的产品之一,西瓜生产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的“数量型”满足,到90年代的“品质型”追求,到21世纪初则发展到“质量型”的发展历程。尽管在稳步推进我区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满足市民高质量生活需求,并在优质特色瓜类品种选育示范推广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西瓜是我区农业生产中主要的产品之一,西瓜生产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的“数量型”满足,到90年代的“品质型”追求,到21世纪初则发展到“质量型”的发展历程。尽管在稳步推进我区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满足市民高质量生活需求,并在优质特色瓜类品种选育示范推广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西瓜品种的更新改良,以及优质化、安全化、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和产业化为特征的“质量型”生产方面还很不足。因此,我们必须把农业科技推广放到发展农业经济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来加强。下面以本地区内西瓜现状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对今后一个时期内西瓜的发展有所了解和启示。
1存在的问题
1.1品种老化
长期以来我区的农产品一直处于“数量型”的增长,局限于满足区内需求的生产,品种和品质意识不强,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滞后,精细产量少,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必须发展优质的名、特、优、新的产品来适应消费市场的需求。目前本地区种植的西瓜品种单一,品种主要以郑杂5号、西农8号、郑杂8号、京欣一号为主。品种退化已经十分严重,发病较重,抗病性、丰产性下降,导致产量下降。再加上果型偏大、皮厚,已不适应现代人家庭食用需要。使生产的商品西瓜推销、售价下跌,减少了瓜农的收入。今后应选用质优、早熟和抗逆性强的品种,以郑抗6号、小兰、新金兰、宝冠等适于本区主栽的优良品种。这样有助于品种的更新和品质的提高。
1.2栽培技术跟不上
目前部分瓜农对推广的新品种没有掌握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求,传统方式套种植和管理。栽培原理和技术措施跟不上,发挥不出新品种的优势,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应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并学会应用主要栽培措施及其操作与管理技术,为实现西瓜生产的栽培现代化和标准化而奋斗。
1.3重茬种植
西瓜忌连作,选地应以豆类茬地、麦茬地,最好避免与瓜类蔬菜连作,一些瓜农种植的西瓜田(地)都是自己固定的承包常住田,连续重茬种植比较普遍,导致生育不良的连作障碍,致使西瓜地土壤中西瓜病菌累积,导致发病严重,甚至绝收。西瓜枯萎病病源存在于土壤中,严重可达10a以上,故轮作周期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pH5.50~6.80之间。西瓜适宜土壤深厚、土质松软、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沙砾土、粘土均可,新开垦的生荒地病害少,杂草少。如耕作和施肥合理也可获得好的收成,从而减少与粮棉争地的矛盾出发,应利用丘陵地和沙滩地种瓜。
1.4配套技术跟不上
西瓜是喜光作物,光饱和点8万LX,比其它蔬菜高的多,耐热较强,不耐低温,本地区一些瓜农为了提早上市,盲目提前播种、移栽,由于保温、增光配套设备技术不到位,导致温度不够,湿度过高,造成死苗、发病、茎蔓徒长,出现叶肉薄、叶色浅、雌花小而少。直接影响西瓜正常开花和果实发育以及品质低劣,产量的提高。西瓜低温容易使果实发生畸形,果肉内出现硬块,随着光强的增加,单瓜重量也在增加。西瓜生育期的适宜温度白天为25~30℃,夜间为18~23℃,花芽分化期维持较高温度,开花坐果后凌晨最低温度保持在15℃,白天最好保持25~30℃。地温持续稳定在17℃以上,因此,西瓜栽培季节的安排要注意,尽可能满足对光的要求。
2发展对策
2.1积极推广优良新品种
农产品竞争的核心是良好的竞争,但是本市西瓜育种科研基础力量较弱。因此,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增加科研经济收入,组织现有科研力量加快自育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另一方面农业部门也要加大国内外优良新品种的引进试种和示范、推广力度,推广优良新品种见效快收益高。
本地区的西瓜生产在调整品种中实现了品种良化的基础上,应逐步努力实现品种的多样化和品种布局的合理化。在熟性上是应重点推广早中熟品种,适当搭配一些迟熟品种。大棚栽培的早季西瓜可选用小兰、小玉、特小风、金美人等优质小果型新品种;露地栽培可选用84~24(早佳)京欣1号等优质中早熟品种;迟熟品种可选用浙密5号等;季密性栽培适宜选用小兰、特小风等水果型西瓜或早佳品种。
2.2合理调整生产区域布局
本地区的西瓜生产要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合理确定种植面积。进行专业化规模生产在低海拔地区要采用轮作的办法稳定西瓜种植面积;丘陵、半山区要利用特有的小气候和昼夜温度的特点;大力发展自然条件好的半山区种植面积;适当开发山区的高山西瓜和海拔地区的季密迟西瓜种植。通过调整区域布局,形成早、中、迟熟品种搭配和提早延后合理排开上市,完善市场供应,缓和淡旺季,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增加瓜农收益。
2.3推广配套栽培技术
2.3.1适时播种
根据气象资料和多年栽培实践综合分析,在地区间西瓜播期为:海拔200m以下地区春季大棚栽培为1月初,露地栽培(小拱棚育苗)为2月底3月初,密季栽培的(遮阳网育苗)7月中旬播种为好。其它不同海拔地区,露地栽培播种期分别为250~500m地区(小拱棚育苗)为3月中下旬,海拔600~700m地区(小拱棚育苗)为4月中上旬,海拔800m地区(小拱棚育苗)为4月底。
2.3.2地膜覆盖
实践证明,西瓜采用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温,防止杂草生长,促进开花坐果,增加产量,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具体要求耙碎土块、整平地面,采用高畦栽培,畦向采取东西延长为好,以便瓜蔓顺长延伸,一般畦高15cm,畦沟宽90cm,畦间沟宽90cm为宜。
2.3.3种植密度
西瓜的种植密度根据生育期长短、品种特性、肥力水平。一般早熟公顷为10500株,早中熟品种公顷为9000株,迟熟公顷为7500株为最好。
2.3.4科学施肥
西瓜施肥较多采用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优质熟肥亩用量不少于5000kg,基肥以厩肥、上等肥、饼肥为主,配施磷钾肥使用,一般公顷复合肥1000kg,将肥料撒匀后深翻30cm,使土和肥混合均匀,追肥一般遵循施好3次肥,即提苗肥、结果肥和西瓜膨大肥,但要避免氮肥用量过多引起徒长,影响坐果率,在一定氮钾比例范围内提高产量品质。
2.4推广嫁接防病技术
西瓜嫁接技术是根据其亲合性和抗病性及品质,利用同科的瓠瓜、葫芦、南瓜等瓜类中具有抗土壤、抗传播病害特征的植物作砧木。用西瓜苗为枝条作接穗,愈成活后进行栽培,称为西瓜嫁接换根栽培。推广嫁接技术可有效地防止枯萎病的危害,解决西瓜重茬发病问题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耐寒能力,所以种子部门大力宣传力度,把西瓜栽培技术尽快普及到全区瓜农,以促进西瓜生产的稳步发展。
2.5建立营销联合体,拓展流通渠道
目前,本地区多数瓜农以自产自销为主。由于销路不畅,价格下跌,严重影响商品西瓜的销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一是发展和完善现有的农果类蔬菜批发市场,健全交易,贮藏、运输、信息服务功能。每个连片小区都建立起产地批发交易市场,沿路树立市场交易广标志牌。培养一批内连农户,外接市场,通过定单组织生产的龙头大户。引导和培养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市场和进入流通服务。二是树立品牌意识和组建农产品的测检中心,上市产品通过检测发放绿卡,外销产品进行注册登记,并有商标和精美包装,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利用地区建立的阳光信息网,与省内外建立广泛联系,及时收集和发布生产和市场需求信息。实现产销对接。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农业信息化建设政策,加快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减少生产者对生产安排决策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保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2.6大力发展保护地西瓜栽培
为了提高西瓜的现代化生产水平。应用温室,塑料大、中、小棚覆盖、风障畦、阳畦、地膜覆盖栽培,弥补露地生产因低温阴雨造成的冷害、湿害的损失。推广营养基质育苗,缩短在田栽培时间。
2.7要求及建议
在市场自由竞争科技创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竞争日趋强烈的今天,农业生产经营者不懂市场营销,缺乏科学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生产方面既无特点、品质、优势、又无价格优势的产品,自然不能提高竞争力。为促进我区西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和不断增加瓜农的收入,即对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科学安排西瓜生产,注重品种更新换代及栽培模式的进展,重视市场商品及保证产品品质是生产者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关注瓜农的利益和需求,做好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和管理,完善市场流通环境则是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尽到的责任。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