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香飘万里——大垸农场中洲西瓜合作社发展纪实
大垸支堤犹如一条巨龙盘卧在长江之滨上,绵延数十里守护着大垸农场这方沃土。
数十辆卡车满载着一车车中洲西瓜,同时也载着大垸中洲西瓜合作社广大瓜农的梦想穿梭在大堤上驶向全国各地。
中洲西瓜美名扬,中洲西瓜香万里。
2012年,大垸中洲西瓜合作社发展瓜套棉的新模式已辐射到大垸农场五个分场,种植瓜套棉的农户达2198户,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1000亩,与传统的麦棉连作模式的正常年景相比,大垸的农工增收达5500多万元,户平增收达2.5万元。
如此的效益,在大垸中洲西瓜专业合作社一直上演着。在现代农业领域,大垸中洲西瓜合作社一直彰显着时代跳动的节拍,展示着它蓬勃的发展生机。
追寻着它、发现着它,就能探寻到中洲西瓜合作社是如何走上一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
传统种植:效益低、难致富
监利县人民大垸农场现有人口43296人,耕地11.5万亩,其中旱田9万亩,水田2.5万亩。旱田多年来的种植模式为麦棉连作,即满幅小麦收割后,再整地、铺膜、移栽营养钵棉苗。
“这种植模式受天气影响很大”,中洲西瓜合作社社员邝金平告诉笔者:“正常年景亩产小麦700斤左右,亩产籽棉550斤左右,亩产值2920元,亩成本1550元,亩效益1370元”。由于麦收季节经常遭受连阴雨,未收割的麦子在田里发芽,刚收割的湿麦子霉烂变质,遇到这样的天气,我们就难以保本”。
合作社社员孙全德说:“雨天多还影响麦收后的整地、铺膜及棉苗移栽,又会造成棉花迟发减产。有时麦子收割后,会遇到连续干旱,致使棉花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初次探索:摸着石头过河
中洲办事处职工有着种西瓜的传统,为了改变麦棉连作的传统种植模式,中洲分场三队的周靠山、一队的邝金平、二队的王建立、十队的孙全德等几位队干部和部分农户,从2000年开始探索西瓜套种棉花的种植模式。
“初次探索便喜获丰收”合作社社长周靠山说:“瓜农亩产西瓜3500斤,籽棉550斤,西瓜每斤平均售价0.6元左右,这比正常年景的麦棉连作每亩增收1300多元”。
瓜棉套种的模式周靠山等人尝到了甜头,也让其他农工看到了希望,广大农工纷纷加入了周靠山等人的队伍。此后,种瓜的农户逐年增多,西瓜面积逐年扩大。2009年,瓜套棉的种植农户也随之增加到120多户,面积增加到2500多亩。
由于他们的西瓜与本地西瓜同期成熟,集中上市,出现了卖瓜难。有的农户试图卖给大城市的瓜果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嫌货源分散而谈不拢。农户只好就近低价处理,有的农户降到7、8分钱一斤,还要送上楼。来不及处理的西瓜,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烂在田里。卖瓜难的年份西瓜每斤售价只有0.3元。
“种西瓜是甜蜜的事业,苦涩的滋味,只增产不增收,白辛苦了”。合作社社员王建立告诉记者。
创办合作社:从单打独斗到抱团闯市场
西瓜市场的风云变化让瓜农意识到单打独斗是很难在市场上夺得话语权的,是无法很好规避市场风险的。为了使瓜农们尽早摆脱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不相适应的困扰,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便呼之欲出。
周靠山、邝金平、孙全德、王建立等四位种瓜能手与130多户瓜农反复协商,达成了成立中洲西瓜合作社的协议,并于2010年4月23日举行了中州合作社挂牌仪式。合作社通过民主选举,推选周靠山为合作社社长。还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在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正式领取了营业执照。
西瓜合作社社长周靠山介绍说:“合作社对瓜农负责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西瓜合作社对西瓜种植经营实行品种、育苗、管理、规格、销售五统一”。
李春林是大垸中州的种瓜大户,同时也是合作社的技术骨干,由于西瓜种得好,他于2011年当选为监利县人大代表。他今年种了20亩西瓜,喜获丰收,并没有为销售发愁。他说:“我现在种植这些西瓜,从购苗、技术管理、到销售,合作社都为其提供一条龙服务,现在西瓜正是销售季节,我已经卖了7万斤,都是合作社带车到田头帮我们收购的,我感到非常方便。”
“俺只管把瓜种好,其他的就没有啥好操心的,我的两万斤西瓜都是合作社帮我联系的经销商卖的”,瓜农王鹏说。
来自湖南的老顾客刘先生对笔者说:“大垸中洲西瓜不仅品相好而且甜蜜度高,耐储存很适合外销。”
强化服务:树立西瓜品牌,培养西瓜文化
“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州西瓜,我们每名党员干部及社员的手机都订了特制铃声,‘中洲西瓜美名扬,中州西瓜香飘万里’的铃声通过声波传到了每名手机来电者的耳中”中洲分场党支部书记杨军红告诉笔者。
为了打造西瓜文化,树立西瓜品牌,中洲西瓜合作社在分场的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6月8日成功举办了首届西瓜节。回想起此事,合作社社员邝金平娓娓道来:“当时有100多位客商云集中洲,当场签订了订单。将西瓜远销到武汉、宜昌、荆门、重庆、岳阳、长沙、株洲、广州、四川达州等地,这样不仅打响了中洲西瓜的品牌,而且还彻底解决了卖瓜难的问题”。
依靠科技:提升瓜棉品质,插上致富翅膀
为了打造西瓜合作社的西瓜品牌,夺取西瓜、棉花双丰收,增强西瓜合作社的活力,中州西瓜合作社与荆州农科院西瓜科研所和武汉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联系,让西瓜合作社与荆州农科院西瓜科研所和武汉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建立协作关系。
荆州农科院西瓜科研所不仅为中洲西瓜合作社提供了优良品种“荆杂18号”,并负责在每年元月底或2月初进行西瓜催芽,而且还为西瓜合作社制定了一整套小拱棚瓜套棉栽培新技术,还派专家定期前来现场指导。这套栽培技术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西瓜的品质和产量,而且将西瓜成熟上市期提前到了6月上旬,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
合作社社员孙全德算了一笔经济账,他说:“西瓜上市期提前之后,使西瓜的每斤售价从0.6元提高到1.17元,加之西瓜产量从亩产3500斤提高到5530斤,每亩西瓜产值从2100元提高到6468元,每亩西瓜的纯利润从1600元提高到5395元,增长2.37倍。
武汉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专家针对中洲西瓜合作社的实际情况,为中洲西瓜合作社制定了更新棉花品种、双膜早播、宽行稀植、重施花铃肥的栽培新技术。
合作社社员王建立介绍说:“瓜套棉为每亩1200株左右,既解决了瓜棉共生期争肥、争光的矛盾,又充分发挥了棉花的个体优势,使籽棉单产从550斤提高到607斤。由于通风透光好,又提高了棉花的品质和售价,使棉花的亩效益从1110元提高到2235元。瓜套棉新技术的应用,使瓜棉综合效益从亩平2710元,提高到7630元,每亩净增纯利4920元”。
据了解,中洲西瓜合作社3850亩瓜套棉,实施新技术产生的整体效益比原来增加1800多万元,平均每户增收6.7万多元”。
合作社社员杨盼喜,种植瓜套棉12亩,2012年在西瓜合作社内开展评选西瓜状元的活动中,他勇夺西瓜状元。他说:“由于有科学技术的支持,西瓜单产达7618斤,籽棉单产达656斤,纯利润达11万元,每亩纯利达9167元”。
截止到今年七月中旬,大垸中洲合作社共销售了800万斤西瓜,已销售了60%,瓜农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瓜农们的腰包又鼓起来啦。明年合作社计划西瓜种植面积在今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8000亩。同时,在西瓜品种上计划种植礼品西瓜,抢占中高端市场,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