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综合 >>> 正文

山东明村西瓜形成产业化经营 1年产值达6个亿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时间: 2014/7/16 14:46:00【字体: 】 【打印】 【关闭

  “这是今年最后一份瓜了。”7月11日下午,53岁的瓜农杨爱英在村里邻居的帮助下将自己家仅剩的一块儿瓜地里的瓜卖了,卖完瓜,她们赤着脚坐在瓜田里快乐地聊着家常。平度明村镇农业服务中心一份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来,镇上的西瓜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经营。从刚开始的两三个村“滚”到了九十多个村,平均每年全镇西瓜的产值能达到6个亿左右,注册了商标、成立了合作社,青岛西瓜开始远销东北、江浙等地。

  忙活三个月收入十几万

  杨爱英告诉记者,自己27岁的时候开始种西瓜,一开始才种了四亩地,如今种了11亩地。“11亩瓜田我种了一半大田西瓜,一半大棚西瓜。亩产都达上万斤。”杨爱英的大田西瓜每斤售价五六毛,大棚西瓜每斤售价一块二左右,算起来今年至少收入小十万元。“今年气候不好,除了减产价格也没去年高,去年至少赚十几万。”

  跟杨爱英一个村的邓守江也种了多年西瓜,但是他没有种大棚,全部都种了大田瓜。“我种了十四亩地的大田瓜,平均亩产也上万斤,今年价格不行,高价低价平均一下每斤瓜能卖6毛,满打满算也能挣个小十万,往年不止这些。”据邓守江介绍,自己每年4月份开始忙活种瓜,6月底之前就把地都腾出来了。腾出地之后就开始种玉米,11月份收玉米。“种玉米每亩地的收入基本上能够我每亩地的西瓜本,所以西瓜收入我是净赚的。”据了解,邓守江和杨爱英在明村镇并不算是种瓜大户,镇上的种瓜大户们每年都种三四十亩地,还有一些人种完大棚瓜会再种尖椒、西红柿等经济作物。凭着这块儿生养自己的土地,大多数村里人的年收入都在十几万元左右,有的甚至能达到二十多万。“现在我们村的人都不愿意出去打工,都在家种西瓜了。还有几个大学生也留在村里种西瓜呢。”

  “村里第一次引进设施种植(大棚)西瓜的时候是23年前,只在两三个村进行试点,后来逐步扩大,现在已经有九十多个村种植西瓜了。”明村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员程老师告诉记者,当年开始试点的时候很多村民并不认可,大家都不愿意尝试。“大棚投入大,政府搞了六年资金扶持计划,村干部带头试点。后来看到干部们都做出成效了,大家都开始学习。”

  据了解,一开始全镇就三四百亩地的西瓜田,现在已经有七万多亩地了。

  注册商标,明村西瓜出了名

  “我们这可是明村西瓜,包熟包甜!”在杨爱英的瓜田里,几位瓜农骄傲地向记者介绍道。在西瓜种植和推广过程中,明村镇党委政府和瓜农们逐步认识到“品牌”在发展高效农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999年,明村镇农业服务中心向市工商局申请注册了“胶河”牌瓜蔬商标。西瓜种植技术的推广发展使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2004年“胶河”牌西瓜先后被青岛市、山东省、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效应是很明显的,明村镇的西瓜产业这几年迅速壮大,已经成为镇上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据明村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员程老师介绍,近年来镇政府每月对设施栽培进展情况进行一次调度,对发展高效农业先进的村庄进行5000至10000元的奖励。各村农业合作社也公开招标,为农户统一购进钢管、竹杆、塑料膜等建棚材料,既方便了群众,又降低了建棚成本。

  据了解,2007年,明村镇注册了第一个以西瓜为主的合作社,2009年开始成立了几个农产品有限公司,打出无公害品牌,给镇上的西瓜产业也带来了巨大的连锁效应。“一年一度的西瓜节现在已经快变成农产品展销会了,能吸引不少投资商呢。”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西甜瓜网”(Xtg.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